【编者按】
2月5日,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在汉召开,按照“一年开新局、五年大变化、十年结硕果”的步骤,提出重点实施七大战略、整体提升七个能力。
为凝聚共识、共绘蓝图,特开设“建成支点•我来谈”专栏,本栏目将聚焦“使命之问、破题之策、担当之行”。通过邀请广大干部师生谈认识,谈体会,谈举措,全景展现医学院校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硬核担当。在这里,您将见证“医学所能”与“湖北所需”双向奔赴的澎湃动能,触摸“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”四链融合的强劲脉搏。奋进新征程,且看湖医药如何作答!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湖北人民、关心湖北工作、重视湖北发展,先后6次考察湖北。201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湖北,要求“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”;2024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北,赋予湖北“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”的使命任务。在服务湖北“支点建设”、十堰“节点建设”大局中,淬炼硬核担当,书写精彩答卷!
第一,聚焦七大战略,彰显湖医药担当。一是服务经济发展,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。立足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布局,重点攻关中药提纯、新药研发等关键技术,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。发挥药学、临床医学学科优势,为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标准化检测、深加工技术支撑,延长产业链条,助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。通过技术孵化、专利授权与企业分红等模式,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实效。二是服务社会发展,构建健康服务新格局。以建设鄂西北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,强化附属医院疑难重症诊疗能力,拓展远程医疗协作网络,扩大对秦巴山区、南水北调库区的医疗服务辐射。针对基层医疗短板实施“健康乡村”支援计划,围绕公共卫生安全深化环境与健康研究,与社区联动开展老年康养、职业病防治等公益服务,推动医疗资源下沉。通过提升全域健康服务水平,筑牢公共卫生防线,助力“健康湖北”建设。三是服务文化发展,建设精神文明新风范。作为全国文明单位、全国文明校园,彰显文明示范引领,深入社区、乡村开展医疗帮扶、急救培训等常态化长效化志愿服务活动,以专业服务带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、大医精诚文化,引领崇德向善风尚。帮扶共建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”,将校园文化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,构建精神文明联创联建机制,为大美湖北注入向上向善的湖医药力量。
第二,聚焦七个能力,彰显湖医药作为。一是提升医药学科牵引力,打造区域医学高地。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牵引,主动对接湖北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需求,整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学科资源,打造区域医学研究中心。实施“湖医药学者”“湖医药科学家”计划,靶向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,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,提升原创性成果产出能力,增强对鄂西北及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医学辐射力,为湖北提升“战略支撑力”提供学科支点。二是提升医教协同创新力,打造区域创新高地。以临床需求为导向,深化产教融合,构建“医教研产”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。与附属医院共建“临床医学转化中心”,围绕精准诊断、智能诊疗等开展联合攻关,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技术。通过教育链、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,加速医学科技成果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手术台”,为湖北增强“创新策源力”注入医学动能。三是提升生物产业驱动力,打造区域产业高地。构建“学院+园区+企业”协同生态,探索“技术入股+收益分成”市场化机制,支持专利中试孵化,为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标准化种植指导、质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支持,推动“虎杖”“黄连”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化,助力十堰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,实现“产业—学科—区域”共生共荣。
第三,聚焦五种意识,彰显湖医药作风。一是慢不得,按下事业发展“快进键”。面对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战略窗口期,我们要以强烈的“抢抓机遇”紧迫感,推动“更名大学”“申博”等重点任务加快落地。“效率就是生命”,必须细化季度攻坚计划,实行“周调度、月通报”,以“奔跑者”姿态抢时间、拼效率,以“事不过夜”硬作风去啃“硬骨头”。二是等不得,激活主动作为“内驱力”。我们各级干部要从“被动接招”转向“主动破局”,拒绝“等政策、等项目、等资金”的惰性思维,主动对接战略需求,主动争取资源支持,主动服务地方民生,以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”的闯劲,将“不可能”变为“可能”。三是靠不得,锻造自主攻坚“硬实力”。破除“路径依赖”思维定式,大力弘扬“三线建设”时期艰苦奋斗传统,用“白手起家”的创业精神激励干部攻坚克难,守正创新,以“若前方无路,我便踏出一条路”的战略勇气,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。四是要不得,筑牢务实担当“压舱石”。坚决向“空喊口号不落地”“重痕不重绩”“躺平躺赢”等不良风气亮剑。树立“用实绩说话”的鲜明导向,加大“奖优罚劣”力度,以“刀刃向内”的勇气祛除不作为、慢作为、懒作为“毒瘤顽疾”,凝聚起“同心干、加油干”的磅礴力量。
(审稿 陈建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