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通讯员 张光明)3月19日下午,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“新春第一会”会议精神和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要求,聚焦建设“大山里的深圳”提升能力作风、服务支点建设,开展集中交流研讨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、纪委副书记、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参会。党委书记郑丹凤主持学习研讨。
党委书记郑丹凤以《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》为题进行交流。她指出,要聚焦七大战略,立足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布局、强化附属医院疑难重症诊疗能力、将校园文化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等举措,以服务地方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发展,彰显湖医药担当。要聚焦七个能力,整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学科资源,打造区域医学研究中心;深化产教融合,构建“医教研产”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;构建“学院+园区+企业”协同生态,助力十堰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,以彰显湖医药作为。要聚焦五种意识,以强烈的“抢抓机遇”紧迫感,以主动破局的思维对接战略需求,用“白手起家”的创业精神攻坚克难,树立“用实绩说话”的鲜明导向,以彰显湖医药作风。她强调,面对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战略窗口期,我们要按下事业发展“快进键”、激活主动作为“内驱力”、锻造自主攻坚“硬实力”、筑牢务实担当“压舱石”,以“奔跑者”姿态抢时间、拼效率,以“事不过夜”硬作风去啃“硬骨头”,以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”的闯劲,将“不可能”变为“可能”,凝聚起“同心干、加油干”的磅礴力量,推动学校“更名”“申博”等重点任务加快落地。
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罗杰以《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笃行建支点》为题进行交流。他指出,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明确服务支点的政治坐标。全面实施党建引领、培根铸魂、尊师重才、筑原造峰、开放融合五大行动,全力以赴寻政策、跑项目、争资源,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跨越。对标全国两会战略部署,明确服务支点的行动路径。完善学科专业设置,全面提升医学教育“数智化”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,以教育之强夯实支点建设之基。对标市委“三个提高”的要求,明确服务支点的差距短板。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快节奏,力求各项工作加速度推进、超时序完成;学习深圳城市精神,进一步解放思想、创新思维、破旧局、找新路。对标校党政重点工作任务,明确服务支点的工作抓手。进一步明晰差距、明确办法,补齐短板;进一步强化干部能力作风,压实责任,奋勇担当。他强调,要紧抓人才这个关键要素,突出“人才发展年”主题,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打造优质师资队伍,强化学科建设,提升科研水平,提高社会贡献率,深化国际交流合作,改善办学条件,以“战略定力”,谋“战略机遇”,建“战略支点”。
党委常委、副校长严世荣以《在推进开源节流中提能力转作风》为题进行交流。她指出,要提高思想认识,树牢开源节流意识。持续弘扬“马灯”“芦席棚”“干打垒”精神,充分认识开源节流的重大意义。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,坚决克服“大手大脚”观念,以“以校为家”的主人翁意识,切实把开源节流、提质增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校党政的工作部署上来。提高管理水平,提升开源节流水平。要树牢勤俭办学理念,牢固兜实“三保”底线,压减非急需、非刚性支出。要科学化、系统化、精细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,完善激励机制,确保各类资源充分盘活。提高责任落实,激发开源节流活力。进一步对标开源工作“发力点”,推进节流工作“关键点”,压实各单位开源节流工作责任,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案,明确时间表、细化作战图,努力实现开源节流目标任务,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、民生急需上。她强调,坚持过“紧日子”是锤炼作风、检验初心的重要抓手,要强化担当意识、提升能力作风,以自我革新推动管理增效,用“紧日子”换取“好日子”,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学校内涵发展和条件建设上,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。
党委常委、纪委书记徐荣以《扛牢职责使命护航支点建设》为题进行交流。他指出,要强化政治站位,把握工作要求。以纪检监察之为服务支点建设所需,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、高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学校工作部署纳入监督重点台账,紧盯重大改革任务落实落地,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、精准化和常态化,确保支点建设与学校“更名”“申博”等工作协同推进。强化责任落实,凝聚强大合力。围绕“支点建设”七大战略,结合工作实际,细化工作目标,实施项目制、清单化、嵌入式监督,协调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频共振开展,与下级“一把手”例行谈话、提醒谈话和针对性谈话,充分释放谈话提醒督促作用,压实工作责任,保障支点建设任务落实落地。强化纪法保障,激励担当作为。既要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作用,也要发挥纪法规矩的保障激励作用,为担当者担当,为干事者撑腰,让干部大胆闯、放手干,以满腔热情投入支点建设。他强调,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、权力观、事业观,强化支点意识、争先意识、效率意识、为民意识、能力意识,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作风保障。
党委常委、统战部长谭艳以《对标对表谋发展 求实求新创未来》为题进行交流。她指出,要人才攻坚,全链激活创新动能。秉持“引凤筑巢”“育才成林”“用才兴邦”的系统思维,实施精准化、特色化、高效化的人才引育策略,切实构建“优”的育才格局,营造“暖”的留才生态。要教改重构,多维重塑育人体系。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统筹推进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改革,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,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,将新医科“医学+X”培养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,强化临床能力、科研创新与人文素养协同发展,动态调整课程体系,推进学科交叉融合,加强床边教学与社区实践。要数字赋能,全域构建智慧生态。全要素、全流程、全场域地将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。搭建一体化数字教学平台,整合虚拟仿真实验、在线课程、临床病例库等资源,支持混合式教学,推动医学教育向“精准化、智能化、开放化”转型。她强调,要用最好的服务、最优的环境、最大的诚意,打破人才“虹吸效应”,坚持把人才牵挂的关键小事办成头等大事,主动做到“问计、问需、问效”,打造有温度的“人才之家”。
郑丹凤讲话指出,此次研讨坚持把自己摆进去、把工作摆进去、把思想摆进去,把职责摆进去,深入交流了学习体会,进一步统一了思想、深化了认识,明确了路径,要以更高站位、更高标准、更高要求,扎实履职、奋勇争先,在支点建设中展现湖医药担当。(审稿 陈建龙)